社会职务/身份
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员
河南省高压电瓷研究所研究员
郑州市二七区中等专业学校名誉教授
禹州市晓艺钧瓷艺术馆馆长
神垕镇苗垕钧窑艺术总监 从艺经历
苗留记,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生在神垕钧瓷世家,和瓷区的孩子别无两样整天与釉浆和蓝碳为伴,在窑炉和烟囱间玩耍中懵懂成长,对钧瓷有种天然的亲近和喜爱。从小受当地钧瓷文化艺术的影响,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为以后的艺术道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71年3月-1973年7月作为钧美一厂的编外徒工跟随祖父苗才娃学习钧瓷胎料、釉料的鉴别和筛选,辅助制瓷矿石的粉碎和研磨;1973年10月-1976年11月跟随父亲苗天德、叔父苗军在钧美一厂当学徒,系统学习钧瓷手拉坯、印坯、注浆等成型工艺和烧成工艺;1981年3月部队复原入职神垕地方国营瓷厂,历经设计、成型、制釉、施 、 釉、素烧、釉烧等技术工种,先后担任厂实验室副主任、一车间主任、人事科长等职务。1986年抽调到神垕镇政府参与《钧瓷志》的编写; 1988年加入中国古陶瓷研究会成为第二十二批会员; 1999年1月-2016年10月在苗家钧窑有限公司担任副总经理,负责日常钧瓷生产和《凤火瓶》、《东方红鼎》、《和平友谊鼎》等国礼的设计和烧制统筹; 2017年2月创建苗垕钧窑,任艺术总监; 2019年8月被郑州二七中等专科学院聘为名誉教授; 2019年8月被河南省高压电瓷研究所聘为名誉研究员; 2019年10月被河南电力设备维修市场聘为瓷绝缘产品质量总监;2020年8月参加第三期禹州市钧瓷行业人才专题研修班; 技艺简介
造型线条流畅简约明快:秉承传统,器型口首、肩腰、圈足适应现 代审美需求,线条优雅舒畅,拉坯时全靠不可言喻的肘、腕、手力度的感觉 呈现曲线、折弯的婀娜与飘逸,尤其对梅瓶、玉壶春、益寿瓶、胆瓶等传统 器型进行后现代改良,线条刚柔相济,圆润饱满,动静相宜,简约明快,为神垕瓷区普遍效仿。 高温矿石釉料富足祥和:釉色以天青、茄紫为主,采用高温矿石釉 料,尤其独创的“礼花釉”施于大中型摆件呈现漫天礼花绽放之喜庆;“雀 羽釉”与瓶、钵、罐等器型相得益彰,尽显陈展之地富足祥和。 施釉循古手法窑变天成:除点斑外均一遍或多遍沉浸或喷涂施釉, 不以现代手段干预窑变效果,追求窑变天成,作品呈现出“天成”意趣和自然意境,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审美特色。 独家秘技成分创新气烧:在常规液化气烧成工艺中加入独家秘技成分烧成效果与煤烧不分仲伯,以较低的气烧成本实现了高品质的煤烧效果。 主要成果
1986年协同苗锡锦编写《钧瓷志》一书,参与此书的材料搜集及摄影; 2010年作品《天球瓶》荣获“2010年河南省艺术陶瓷作品展评会”金奖;2010年作品《滴珠天目尊》荣获“首届中历史名瓷烧制技艺大赛”金奖;2010年作品《倒挂金钟》荣获“2010·河南省艺术陶瓷作品展评会”金奖;2011年作品《和平友谊鼎》荣获首届中国国际轻工精品博览会河南陶瓷艺术“精品奖”; 2013年作品《金蝉送宝》在第二届河南省钧瓷变艺术创新大赛中被评为金奖; 2015年作品《玉壶春》在第四届河南省钧瓷窑变艺术创新大奖中被评为金奖; 2017年作品《长颈广口瓶》在第四期中国钧瓷藏品交流展上荣获银奖; 2017年作品《颈瓶》在第六期中国钧瓷藏品交流展上荣获金奖; 2018年苗留记被中国收藏家协会陶瓷收藏委员会、中国钧瓷年鉴编纂委员会评为“2017.中国钧瓷年度人物”; 2019年作品《福贵瓶》在第六届河南省钧瓷艺术创新大赛评选中荣获“铜奖”; 2019年作品《小渣斗》在第六届河南省钧瓷艺术创新大赛评选中荣获“铜奖”; 2019年作品《玉壶春》在第六届河南省钧瓷艺创新大赛评选中荣获“铜奖; 2019年第十一届钧瓷文化节上,作品《玉壶春》、《富贵瓶》、《渣斗》荣获铜奖。学习与实践经历:1996年10月15日-10月29日参加中国工艺美协会主办的“景德镇陶瓷艺术培训班”;2012年4月9日-13日参加在景德镇陶瓷学院举办的“全国陶瓷工艺与陶瓷艺术高级研修班”2014年11月29日-12月27日参加文化部文化人才培训基地主办的“文化部瓷器鉴评高级研修班”2016年10月16日-12月21日参加在景德镇陶瓷大学湘湖校区举办的“禹州市钧瓷行业技术人才培训班”;2018年-2019年多次应邀到神垕隆泰钧窑、昆仑钧坊、郏县宏达钧窑、宁家钧窑、神前传奇钧窑等窑口指导釉方配比、烧成温度控制和解决疑难问题。 从艺感悟
钧瓷发展要适应社会大众的审美需求,认为曾经的皇家用瓷一定会“飞入寻常百姓家”,社会大众的喜爱与消费才是钧瓷发展的持久动力。钧瓷的创新要植根于对传统技艺的传承,器型创新以简约为本,宁减勿繁;釉色创新以“静”为要,质朴沉稳而不躁动。要警惕在经典器型上机械地增加耳饰或随意改变线条结构,在釉料中恣意添加化学成分刻意追求“震撼”的色彩冲击的所谓创新,创新不是臆想和猎奇,创新是传统坚守中的技艺升华。 人物评价
与古为徒,蓄素守中,师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弃根本。 期待苗留记大师和他的苗垕钧窑在钧瓷技艺传承与创新实践中烧制出更多精美的作品。 参考资料
传承谱系:第一代:苗才娃(1919—1975)男,苗留记祖父,禹州神垕钧瓷老艺人, 卢广东第一代艺徒,在造型、施釉、装窑等方面造诣深厚。擅长手拉坯成形 和捏塑,用手拉坯技艺制作的虎头鼎,造型、釉色均古朴端庄。代表作有二 龙戏珠大花瓶、双龙荷叶瓶等,都作为珍品陈设在钧瓷一厂展室内,深受业内外好评。 第二代:苗天德(1933-2013)男,苗留记父亲。擅长手拉坯、印坯研制釉方,精通装烧工艺,在当地颇有名气。 苗军(1944-2000)男,苗留记叔父,神垕知名钧瓷老艺人,时称钧瓷“奇才”、“全才”,掌握独家秘技釉方近百种。 第三代:苗留记,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员、郑州二七中等专科学院名誉 教授。擅长手拉坯、卷泥片成型,作品采用高温矿石釉料烧成,研制独家釉方37个,独创“礼花釉”“芝麻釉”“雀羽釉”等釉方知名业界。 第四代:孟彦辉,2006年跟随苗留记学习手拉坯技艺,目前已熟练掌握该技能,作品多次在行业赛事获奖。 苗晓艺,2006年跟随苗留记学习钧瓷上釉、施釉、烧成,已熟练掌握钧瓷烧制技艺,作品在行业赛事中获得奖项。 张爽,2017年拜苗留记为师学习钧瓷烧制技艺,已基本掌握相关技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