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大师网

翁振伟
大师 翁振伟

技艺 翡翠雕刻
荣誉
翁振伟,1984年出生于广东潮州,珠宝设计师、工艺美术师,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研究生毕业,多年来一直从事珠宝艺术的研究与创作,创作出众多优秀作品,深受藏家爱好者好评,作品多次获得行业内大奖。
简介

社会职务/身份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珠宝首饰设计专业任教师、讲师 佛山艺术创作院签约艺术家

主要成果


2019年,作品《奥菲利亚》获中国玉石雕刻“天工奖”优秀作品奖,中国玉石雕刻“玉华奖”优秀作品奖; 2019首届“成功杯”珠宝首饰设计玉石器雕刻大赛“学院奖”,中国(湖南)宝玉石观赏石木制艺术品“神雕奖”金奖(湖南省宝协); 2017年,多件作品应邀参加“玉见未来——中国当代学院玉雕展” ; 作品《自在》获广东省“琢越杯最佳创意奖; 2016年,作品《一叶一菩提》获中国首饰玉器“百花奖”铜奖,多件作品获优秀作品奖;   作品《宠辱不惊》获 “匠心杯”银奖; 广东省首届“琢越杯”优秀作品展最佳  创意奖; 多件作品应邀参加深圳文博会“城市再知——第二届深圳(坪山)雕塑邀请展; 作品《蜕.超越》入选“中国当代抽象雕塑展” ; 作品《路》获中国工艺美术学术“百花奖”银奖,并获中国(莆田海峡两岸工艺美术博览会银奖;  作品《蜕.精进》获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百花奖”优秀奖;  作品《蜕.超越》获“玉华杯”中国玉石雕刻展最佳创意奖,并被中宝协收藏; 2015年至2016年:参加“剑斩风浪——吴雅琳师生雕塑作品巡展”; 2012年,作品《归尘》系列E.LAND优秀创作奖学金;作品《息壤》入选广东省青年美术大展; 2009年,作品《土地》获广州美术学院优秀毕业作品奖; 论文《大吴泥塑初探》获广州美术学院方林奖学金二等奖; 2007年,作品《器》获镇泰奖学金三等奖,并入选广东省首届雕塑大展; 2004年,作品《老人肖像》入选广州美术学院第八届素描大展,并被学院收藏; 2004年,素描《残躯》被广州美术学院收藏。

从艺感悟


雕塑是艺术家借助材料作为物质载体,以雕刻或塑造的制作方式传达思想观念的一种造型艺术。在媒介的使用上往往没有太多的限制,针对不同的需求再选用各种合适的媒介。也就是说,观念先行,材料的选用具有很大的自主性。玉石本应只是雕塑这个范畴里边的一种普通的媒介,但对于手艺人来说,玉石雕刻也是他赖以生存的一亩三分地,在过往很长的时间里一直都只作为一门传统的手工艺的形态存在。玉雕普遍成为了一种以阐发彰显材料特点为主旨的手工艺品存在,其中的绝大多数作品的创作更多地围绕材质自然属性方面审美展开。相对于艺术家的艺术主张或思想观念,玉石材质的美感和制作技术的追求是先行的。因为材料审美、经济价值和创作方式等方面的特殊性,也因此有很多人把雕塑和玉雕两者之间划上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对于玉石媒介的特殊性,个人认为,它更在于在深厚的历史文化中所具有的独特的文化意义,具有相对独立的价值体系。回溯早期的玉器,从先民为祈神祭祖天地四方到两汉以玉衣、玉握、玉琀、九窍塞施覆敛葬以求不朽和重生。这些的玉器并不是供观者把玩欣赏的静观“被看物”,而是与特定的祈祷、仪式等情境有机融合,而共同成为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是“礼天地”,还是使“死人为之不朽”,玉作为媒介与宗教仪式共同建构成一个整体。玉石材料作为媒介,在材质的选择上是其他材质不可替代的,与当时的某种社会观念以及与之相关所发生的行为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个人认为,这种不可替代性以及与人和情景之间的关系,才是玉最具独特性的方面。           若作为当代的艺术在材质的选用这一角度来说,玉石是雕塑领域中一种具有特殊意味的媒介。若作为传统手工艺这一角度来说,当代的雕塑在观念的表达形式和展示形式上无疑是一股新鲜的血液。雕塑的概念一直在泛化,在艺术的表达形式上,与各个门类之间的界限变得不再那么的重要,玉石语言的边界带来更多拓展的可能性。

人物评价


翁振伟在物与影、实与虚上做文章,作品《自在》是用岫玉雕的一组莲花荷叶,残芰断苹,红消翠散。墙面上是光源对实体照射后自然生成的娑婆世界之影,物是影非,归于平静,可谓亦花亦世界,一叶一菩提。   —— 钱 亮(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

———— 代表作 ————
———— 其他大师 ————
孙涛赵平罗方电吴光洋姚沙沙杨冕方志先万树宪潘建成刘爱民张孙余钟创荣柯义森沙漠(沙兴贵)李国锋蒋大川花术宝刘鹏郭朋晓罗文贵夏晓亮薛红洋李文奇 沈继扬赵俊化韩士凡郑而华柯荣盛孟德利(泊君)魏余基林剑武孙铭海沈振云林旭光刘亚军杨本达李彦明苏保家崔爱民张发生尹波马经伍\韩士凡周杨单俊平辛国正刘德珍牛彩祥刘仰山王宝祥孙伟超